1、定位理论的发展

自1972年定位理念诞生以来,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:

20世纪70年代:心智竞争

营销的竞争是心智的竞争,战场不是工厂,也不是市场,而是消费者心智;

20世纪80年代:营销战

随着产品同质化和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很难仅通过满足客户需求而在营销中成功;营销战分为:防御战、进攻战、侧翼战、游击战

20世纪90年代:聚焦

提升竞争力,唯有业务与品牌聚集,而非多元化;

21世纪:品类

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,以品牌来表达,营销是品类之争,而非品牌之争;新品类第一,新品牌第二;每个产品都需要两个名字,而不是一个:品牌名 + 品类名;试图把品类名称包含在品牌名中的做法是多此一举,每个名字都应该独立存在,只能通过概念上联结,而不是靠字面上重复;我们不是要打造品牌,而是要利用分化(而非融合)来创建新品类,通过推动新品类繁荣,带动品牌发展;
 
品类存在于消费者的心智,创建品类和创建品牌方法一样,要把品类名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;把新品类放入心智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新品类去攻击旧品类。营销中最困难,回报也最高的工作就是创造一个新品类;“这是什么?”,是所有新品牌面临的问题,如果你无法简单地定义这个新品类,那么它所代表的新品牌就很难获得成功。品牌只是达到目的之工具,品类消亡,品牌即行消亡;如果有新的品类,那么你应该为此创建一个新的品牌,而不是通过旧品牌延伸去发展。
 
2、第二者生存
 
如果市场上已有一个领先品牌,那么新品牌应该“做领先品牌的对立面”,(包括在品类上对立,如传统汽车VS新能源汽车;代表价值上对立,如奔驰的高贵VS沃尔沃的安全)做得和对方与众不同,而非要去抄袭对方,在同样的定位上胜过对方。
 
3、A理论(Airplane) VS  B(Big bang)理论

饮料行业,有一个品牌花了4年时间才使年销售额过1000万美元,又花了5年时间才达到1亿;

软件行业,有一个品牌用了10年时间才使年销售额过1亿美元;

零售行业,有一个品牌花了14年时间,年销售额才达到1亿美元;

P2P行业,有一个品牌花了近4年时间,成交量才区区10亿元,但接着4个多月就达到5亿元;

是的,它们分别是红牛、微软、沃尔玛......最终的赢家是能经受时间考验,像飞机一样蓄势起飞的品牌;那些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的品牌通常只是一阵流行风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