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中国民间金融机构曾经存在的形式

  • 柜坊(存放)

产生于唐朝,解决存款问题,后演变成为典当业;

  • 钱庄(兑换)

最早于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,在宁波诞生。
明朝中后期,适度开放了海禁,外国洋钱白银流入,而当时明朝主要货币仍是铜钱,因此民间产生了兑换银钱和铜钱的需求。
钱庄最初主要解决兑换问题,直到清乾隆中后期,钱庄才发展了信贷业务——钱票(庄票)。
钱庄的存款、放款对象,主要是一般商人。

  • 票号(汇兑)

清末1823年,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征得财东李大全同意,将西裕颜料庄改组为“日升昌”,成为中国票号的元年;
票号存款以官款为主,放款只借给官吏、殷实商家、钱庄;

2、中国民间金融未来发展需要的条件

  • 开放

没有开放,民间金融永远只能潜伏在地下,或是重权下的边缘者;

  • 平等

权力(政府)与资本(民间金融)必须平衡。

  • 重新思考自由的定义

也许是长期受权重的压抑,使得中国民间金融格外向往自由。但自由的底线在哪里?自由与监管如何平衡?

 

3、国家对于民间金融应有的态度

  • 一方面,国家需要监管,并为其把握底线;
  • 另方面,那只有形的手也不能伸得过长,同时还民间金融“民间”的本面目,让其真正能民立、民有、民权。


4、关于普惠金融

  • 普适性: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多样化;
  • 普罗大众:客户对象的多样化;

普惠金融,不仅让中小实体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,也让普通民众的资金多了流动的渠道,使再小的资金也能发挥作用,还能“货比三家”。
它注定要与实体经济发生紧密联系,两位一体。而不像今天,银行多与实体经济分割两块,资金只在金融体系内空转,而没有融入实体经济血液之中。不以支持实体经济为目的来搞民营银行,就是耍流氓。
 

5、关于互联网金融
人们欢迎互联网金融,表面是欢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,但背后是其所蕴含的“平等、自由、开放”的互联网精神。如果没有这种精神,即使传统的银行金融互联网化,也只是徒有其表。

6、金融的功能(业务)

  • 货币存放(吸收存款)
  • 支付(票据)
  • 兑换(外汇)
  • 汇兑(转账)
  • 商业融资(发放企业贷款)
  • 个人借款(发放个人贷款)

......

7、金融支付功能

  • 飞钱:产生于唐朝,解决汇兑问题,后由此产生商业票据,但因没有国家支持,缺乏强制力,当时只在商家和产业链中流通,不面向普通消费者;
  • 交子:产生于宋朝,比飞钱更进一步的是,它得到了国家背书并纳入正式发行,开创了后来的纸币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