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没有信任度,就没有安全感
在这个原本就诚信脆弱乃至缺失的社会,三分之一的问题平台,接连不断的各种大雷,无疑让刚刚萌芽的P2P网络借贷遭遇严重的行业信任危机:
- 不必否认,在不少民众的认知中,P2P、跑路、骗子三个关键词之间已基本划上等号,人们闻P2P色变;
- 不必否认,就算是P2P铁杆支持者、投资者,也极少告诉身边人自己在投P2P,更从来不敢向身边人推荐平台;
- 不必否认,不少平台从业者在外面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自己是做P2P的;
- 不必否认,随着P2P再被聪明的国人玩坏,不少平台都尽量不再使用P2P一词儿,以至出现所谓“行业去P2P化”……
网上流传一个段子,说《非诚勿扰》节目中,一个很优秀的男嘉宾,刚介绍说自己是做P2P的,灯就全灭了。虽为笑言但P2P名声毁坏可见一斑。
虽然行业交易规模仍呈快速增长,但是,始终挥之不去的“跑路、骗子、非法集资、庞氏骗局”等也成为P2P另一面的代名词。在这两面撕扯的畸形状态下,连业内自己形容这个行业也不得不承认“冰火两重天”。不少自认为正规的平台纷纷喊冤,认为P2P被妖魔化、被污名化、被抹黑了。最近更是一反当年坚决反对牌照制的态度,呼吁P2P实行牌照制,寄希望于用一纸牌照来把自己与那些违规者和骗子隔开,其中透出几多无奈……作为从业者,看到又一个原本极具社会与经济价值的行业被糟蹋至此,内心又几多悲凉……
因为问题平台多,当前投资P2P较银行理财、储蓄等传统方式风险高,投资人普遍缺乏安全感,导致每个人都在谈安全,都认为安全第一(当然实际投资中往往又禁不住高收益诱惑)。但是,安全其实是一个很复杂、也很模糊的概念,当一个用户觉得“不安全”时,其实平台并不能确定背后真正的因素,也许他只是一种感觉。姚从刚一直认为:安全问题本质上就是“信任”问题。用户信任你,你对他而言就是安全的;没有信任度,就没有安全感。
P2P行业现在最缺失的是“信任”,最亟需做的就是要重塑信任!
二、那么,如何重塑行业信任呢?
从宏观层面而言,要在根本上建立信任,还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进步(包括投资人教育),乃至需要仰仗整个社会商业诚信体系的建立(说句题外话,虽然商品电商的普及极大消弥了人们彼此不信任的“心里高墙”,但当前不光是P2P,很多行业仍然因缺乏信任而阻碍了进步,比如保险、装修等),而不能仅靠单个平台的努力,因为这犹如蚍蜉撼树,大家会认为: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?
但是,这并不是说平台在重塑行业信任上,现在什么都不用做,只需坐等大环境好转。那么平台能做些什么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公众建立信任的路径:
1)、因相信第三方而信任——间接信任
即因信任他信任的人,从而信任你。
典型是第三方背书,包括:股东背景(如国资)、权威机构(如行业评级)、权威媒体(如CCTV)、权威人士(如书记市长)、亲朋好友(口碑)等的认可;(这下投资人应该理解了平台们的很多动作)
2)、因交流了解而信任——直接信任
你积极沟通、态度真诚,你信息透明、毫无隐藏,用户通过与你的交流了解、持续观察,从而对你有了信任;
3)、因历史悠久而信任
用户也许并不多么了解你,但你历史悠久,声誉良好,成了老字号或者天下皆知,所谓“日久见人心”,用户对你产生信任;(这也是为什么时间久的老平台较新平台在此方面更有优势)
三、沿着以上3条路径,从微观层面而言,为重塑信任P2P平台可以做些什么呢?姚从刚想特别强调3点:
1)、一定要守法合规
虽然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下降,但毕竟还没有另一股力量可以代替。即使平台不认同监管做法,但积极配合的态度必不可少。比如楚金所在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甫一发布,第一时间积极响应,主动关停了线下门店。而绝大多数平台仍然在观望,甚至争论,甚至顶风扩张;
2)、一定要积极、主动、坦诚地多与用户交流
真诚的交流,是重塑行业信任的基石。P2P交易虽然基于线上,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永远不会消失。平台可以举办一些投资人交流会、邀请参考公司、考察项目等;
3)、一定要公开透明经营
公开透明本身也是属于守法合规之中,因为重要单独出来重提。开放透明不仅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,也是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的重要特征。在一个越来越开放、透明的世界,人人们对知情权的重视愈发强烈,藏着掖着也没法坦诚交流。
另外,行业内各平台也可以抱团取暖,比如当下的国资系平台联盟、互联网金融协会等。正规平台齐心协力,发出声音,传递正能量,也是避免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办法。
P2P本是民间金融阳光化的产物,并不是黑色地带,更不是非法行业。但如今却似乎像最初的民间地下金融一样再次抬不起头。重塑行业信任是P2P品牌营销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的,虽然艰难,但必须脚踏实地、坚持下去。如此,方可能将有一天,P2P不仅被认可,更能被尊敬;每一个从业者都能坦然、自豪的告诉别人:我是做P2P的!
信任是一把尺子,它衡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;它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逐步积累;它建立不易,毁掉却在旦夕。且行且珍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