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如何写“有带入感的”文案?》
本文选自网络,作者:汝生非鱼(z535524578)

先看一个大家可能都知道的案例:
国外一个乞丐行乞,纸牌上写的是:我是盲人,请帮助我。路人行色匆匆,几乎很少施舍。一位女士经过后,在纸牌上写了另外一句话,结果施舍的人络绎不绝。
那位女士写的是:多么美好的一天啊,但我看不见
什么是有代入感的文案?“多么美好的一天啊,但我看不见”无疑是值得每一个文案反复揣摩、回味的经典范本。

所谓的代入感,可以从以下4个维度发散思考:
1、从情感上得到共鸣
先来分析下,“我是盲人,请帮助我”这句文案错在哪里了?
它是站在自身的角度,简单、粗暴地叙述我是盲人这样一个事实。那么,这个事实对人们有没有代入感呢?无论从情感、行动或者画面,似乎都不足以让路人产生代入感。你是盲人跟我有半毛钱关系?
所以反过来看“多么美好的一天啊,但我看不见”。这句文案的牛逼之处就在从情感上让人们得到了强烈的共鸣,是啊,多么美好的一天,可你却看不见,真可惜,我们多么幸运能看见啊,你太不幸了,让我们来帮助你吧。

在现实生活中,“我是盲人,请帮助我”这样简单粗暴的文案随处可见。拿企业产品宣传文案来说,企业往往一厢情愿地以为自身产品的“卖点”就是用户的“买点”。就好像盲人以为我说我是盲人,大家就都会来资助我一样。拿一款手机来说,也许企业认为手机的卖点是摄像头好,所以它的介绍文案可能是这样的:“新的500万像素摄像头提供了高达1080p超高清的视频拍摄功能,同时手机提供了编辑工具,可以直接分享给朋友。”

如果用户是女生,1080P这种专业词汇对于她们而言,就好比男生对EGF一样完全木有概念啊,所以她会为你这个卖点买单吗?我们知道,女生对于摄像的需求一般是用于自拍。所以卖点加入一点情感诉求,会不会更有代入感一点,比如这样:“我们提供的高清摄像头,自拍效果如同对镜自照,而且自带的美颜功能会让你肌肤看上去更加白皙动人,省去P图的时间,自拍、上传到朋友圈一步到位。”

2、从行动上感知到利益
文案之所以强调代入感,其最终目的是希望你有所行动,那么我们直接加一些行动鼓励的话呢?这方面的经典当然非”老乡,参加红军可以分土地”莫属了


还可以在行动呼吁上做下对比,比如这样:

是啊,这辈子你可能挣不到1000万,但是你买注大乐透至少有一次中1000万的机会啊。你看,人就不知不觉给代入进去了。
 

3、从画面上身临其境
文案要有画面感,细节描摹比简单叙述更吸引人。有代入感的文案未必有画面感,但又画面感的文案一定有代入感。

4、从心理上寻求安慰

比如在男厕,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语:

事实上很多男士都是自动忽略这个“温馨提示”了,但如果换下以下这则文案,你还能装作若无其事吗?


最后看看这个文案:
“可怜的旧情人,看不到我的新内衣”
这是思薇尔玩美女人的slogan,你觉得好吗?好在哪儿?
广告语并没有直接诉求内衣的拢胸效果,而且以一个女士的内心独白切入。看完之后令人浮想联翩,放佛一个曼妙的女性就站在眼前。

我觉得这句广告语有两层洞察。第一层洞察是针对男士心理而言,很明显,这句slogan的字面意思就是写给男士的,那男士看了什么想法?抓紧买套玩美女人的内衣送给她啊,别等到现任成前任,那真的就可怜了。第二层洞察是针对女士心理而言,这么好的内衣,足够令前任后悔,现任驻留,那一定要买套试试,气死前任,留住现任…

 


《如何撰写“走心的”方案》
本文选自网络,作者:关健明

一、走心的文案背后,一定有一个牛逼的【洞察
如果说文案写两句煽情的话,或是巧妙运用了排比之类的技巧,我认为那还称不上走心,走心的文案背后,一定有一个牛逼的洞察。
洞察,这个词就很精妙,就像隔洞窥视,发现消费者心底的秘密。2011年,参加过台北奥美的一个培训,很精彩,我还记得讲师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纸,他对洞察(insight)的描述是我听过最精妙的。他说,一个牛逼的洞察能激发消费者的3重反应:
a、“啊!你怎么会知道!”(惊讶)
b、“我也有这种感觉啊!”(强烈的共鸣)
c、强烈的情绪平复后,TA会对你刮目相看:“这么多牌子,只有你懂我。”

碰到g点才算赢,其他都输。按这个标准,90%的情感诉求广告都没洞察。不是吗?卖车,就豪华尊贵成功人士,卖鞋,挑战极限永不服输,卖化妆品,就我更美啦我好自信,面对这种广告,观众只能玩手机上厕所剪指甲。而有洞察的广告,能吸住你的眼球,让你陷入思考。

二、如何写出洞察犀利的文案
很多书会告诉你,去做消费者调研。当然很重要,但不意味你就能写出杰作。你了解消费者,不代表你能打动他。

1、顺着消费者的思维去思考,哪怕他是错的
现在社会很多元化,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想法,营销人应该放下偏见,充分尊重。就算顾客喜欢臭豆腐味的牙膏,你也要理解他。消费者觉得你和他on the same side,情感诉求才可能成功。
一个杰出的案例是《我害怕阅读的人》。当时是天下文化出版社25周年庆,请台湾奥美来做推广,动员目标受众多读书。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很快,每天都有很多创富故事刺激眼球,大家都急着往上爬,工作、应酬、交际,却静不下心读书。一种很常规的营销诉求会是“追求名利太疲惫,在书里找回自己”,或是“富有的不该只是钱包,还有头脑,”类似这样的劝服。但是台湾奥美不这样做。受众不是追求名利吗?我理解你。你做生意,免不了应酬交际,总有一些博学的人侃侃而谈,谈到生意,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,聊到茶杯,他能说出茶叶的发展历史,他们总是充满魅力,主导话题,当然更容易赢得尊敬和订单,如果你脑袋空空,陪太子读书,岂不是难受?所以兄弟,读点书吧,别被淘汰啦。
大家品味下,是这样诉求好,还是劝服好?

网络上针对这篇文案的评论都是讲他文采如何好,其实他背后的策略才是真正牛逼的,这就是大师和新手的差距。
PS:这让我想起了古装电视剧里,皇帝VS众多大臣,同样要办一件事或达到某个目的,会说话的大臣往往会顺着皇帝的脾气和想法来说,最后说服皇帝同意,事情办成,目的达到,皆大欢喜;不会说话的大臣,只会义愤填膺、满身正气、以死上谏,最后闹掰。

2、描述发烧友的“神奇”举动
无论是玩什么产品,总有一群发烧友,他们非同寻常的痴迷,也非同寻常的专业。营销人可以描述他们的特质,打动发烧友,继而通过这群意见领袖去影响小白用户。
我喜欢耳机。有一次逛数码店,我试听了beat耳机,我不喜欢它的音质,放下耳机我看到包装盒,第一句话就打动了我。Dr.Dre写的,people aren't hearing all the music
PS:其实也是让发烧友感到,“这么多牌子,只有你懂我。”

3、把需要转换成恐惧
《我害怕阅读的人》也运用了这个方法。更出名的是另一句台湾90年代钢琴培训学校的广告语: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。家长或许不想叫孩子去学琴,但他肯定不希望孩子变坏。
人类是一种非常害怕失去的动物。地上捡到100块,发现是假钞,你不会太难过,捡钱时候口袋里100块被小偷顺走了,就会气的半死。仔细想想挺好玩的,同样是100块的损失,没得到我们无所谓,失去我们很难受,我们可以把这个心理运作在营销中。我不说买我的产品会多幸福,我告诉你不买会难过。

4、共谋
共谋,是指双方做一件只有你们两个才理解的事情,其他人都不懂。这会产生一种很奇妙的secret pleasure。比如你办了一张假学生证,请女孩去餐厅吃饭,点份学生特惠套餐,告诉她“咱俩得装得像大学生,别露馅”,于是你们两带着马克思课本,背着书包就去了,还故意在店员面前讨论微积分,你俩内心会特欢乐,两人关系迅速拉近。
纸尿片最早就是靠共谋营销出去的。刚在美国销售时,广告当然是主打方便啦,不用像尿布那样一天洗好几回嘛!但很奇怪,广告打了,销量没见增长。于是,公司找来一群妇女做焦点小组访谈,调查员问“纸尿片怎么样?”都答:“方便。”“什么情况下最常用呢?”有人想了一会儿说:“婆婆不在时会用”。问“为什么?”答:“因为婆婆看不惯。”原来老美的婆婆和咱们脾气很像,在很多婆婆看来,媳妇用纸尿片,那是懒惰,尿布不花钱干嘛不用?多浪费钱啊!
当公司发现这一点后,立刻改变了营销诉求,改强调柔软,透气,预防小孩红PP。这下给媳妇一特棒的理由,我买纸尿片是为了孩子好啊!公司和媳妇共谋,瞒过婆婆,纸尿片很快迎来销售增长。所以洞察,不一定要把顾客心里话说出来,有时你要帮他藏着。

5、说出消费者难以启齿的痛苦

6、说他最不爱听的